响水县水产养殖技术指导站站长徐丽平,在平凡的基层渔技岗位上一干就是10多个春秋。10多年来,她服务渔业引进项目,科技入户挂县强渔,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谱写了一位基层渔技人无私奉献、科技兴渔的动人之歌。
扎根基层,乐做渔民的贴心人。2007年,徐丽平从南河镇农业中心调到县海洋与渔业局下属单位,一直在水产指导站工作,为了收集到第一手资料,她经常到全县各个镇区,到养殖塘头进行走访,与渔民面对面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养殖的品种、模式、效益情况,把他们的想法、需要解决的问题,都一一记录下来。响水县有“苏北兰考”之称,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作为一个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女同志来说,搞渔技事业,当初她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每天很早到班上安排好工作,又要乘公交车到全县各个乡镇进行科技帮扶。她刻苦钻研,勤学好问,遇到难题不耻下问,虚心向书本学、向专家学、向群众学。通过市场调查和向省市专家请教咨询,帮助渔民改进养殖模式、更换优良品种,提高养殖效益。张青春是2009年来响水沿海滩涂开展水产养殖的浙江人,起初,他因缺少科学技术,运用传统的养殖模式,搞一些单一的水产养殖,经济效益一直上不去。一次,徐丽平在开展科技入户时得知情况后,主动到养殖塘口开展技术指导,在徐丽平的多次业务指导下,张青春养殖技术有了很大进步,并一改以往的传统养殖模式为新型养殖模式,引进斑节虾养殖,养殖面积由起初的200亩扩大到如今的10000亩,亩效益由起初的4000元左右增加到现在的10000多元一亩。在张青春的示范带动下,响水县沿海滩涂斑节虾养殖规模也风生水起,全县斑节虾面积10万亩,在全省有一定的影响力。李其慧是陈家港一位普通养殖户,搞养殖多年,但效益一般,一是缺技术,二是缺资金,三是思想有点保守。徐丽平听说情况后,多次上门开展技术指导,为他传经送宝,并做好思想工作,还帮他从银行协调贷款,开展斑节虾和贝类套养,改进养殖模式,增加经济效益,目前,老李养殖的斑节虾亩效益就在万元以上。老李逢人就讲,我近年来养殖效益之所以这么好,要感谢县水产站徐丽平站长,是她不辞劳苦,多次到塘口为我们送技术、送政策、送资金,徐站长才是我们渔民朋友的贴心人。
引进项目,乐做科技兴渔领头人。自2015年以来,徐丽平以出色的工作业绩,被推荐到县水产站站长的岗位上。她觉得自己肩膀上的担子更重了。为了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她不断加强业务技能学习,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她加强政治和业务理论学习,通过这几年不断的学习总结,自己的业务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先后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鱼虾混养模式优势分析和注意问题》、《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有效途径思考》等多篇文章。她把自己所掌握业务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渔民、渔企,仅2017年,她就筹划举办了渔业科技培训班12期,受训人员达560多人,出面邀请高级职称以上专家来响8人次,帮助渔民解决了20多项养殖中的技术难题。她还组织40多名养殖大户到高邮、青岛、杭州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学习斑节虾、青虾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不断增强养殖户的养殖技术,通过传帮带,带动更多的渔民增收致富。
徐丽平担任响水县水产站站长三年来,累计为全县渔业争取项目资金1400多万元,积极开展高效设施渔业项目创建工作,改善提升养殖环境,扩大养殖规模。目前,共完成3个市级现代养殖园区建设,设立黄圩、响水等6个快检工作室,2个工厂化养殖基地建设,创建18个无公害养殖基地,22个无公害水产品品牌。引进斑节虾、红文蛤、海参等新品种6个,其中斑节虾已经成为响水县海水养殖的特色品种,目前养殖面积已经超过10万亩,年产量达到4000吨,产值超过6.5亿元。培育水产类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个,省市级育苗良种场共3个,帮助渔民注册渔业养殖合作社25个,水产养殖家庭农场5个,注册“三圩水产”、“南潮河大闸蟹”等水产类商标10多个,申报通过“灌河四腮鲈鱼”地理标志1项。2013年,在全省首次引进的刺参养殖项目,填补了“北参南养”的空白。目前,响水县刺参养殖规模达6000亩,亩效益在万元以上。在海参项目落户响水过程中,徐丽平协同省海洋研究所多次到项目一线开展科技入户和挂县强渔工作,为企业排忧解难,当好“店小二”“服务员”,深受企业好评。
在徐丽平的牵头下,响水县工业池塘化生态循环养殖项目发展迅速,全县养殖面积达500亩;去年新引进的800亩美国硬壳蛤在响水试养成功;2016年,同江苏省海洋研究所共同合作的技术攻关项目,红文蛤试养在响水也取得成功。红文蛤具有生长速度快、周期短、价格高、效益好等特点,将成为响水水产品又一推广项目。目前,响水养殖面积在2000亩左右,通过斑节虾、红文蛤套养亩均效益在1.5万元左右,是群众增收致富的又一好项目。2018年3月,徐丽平还在全省首次从山东引进篮子鱼试养,篮子鱼喜食养殖塘口中青苔,可以净化水体,改善养殖环境,产生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不忘初心,乐当渔业科技的热心人。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对这片热土就怀有多少深情。徐丽平用自己一颗对渔业事业执著的痴情,把自己和青春和汗水洒在这片养育她成长的土地上。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了乡村振兴,为了家乡百姓,她用她的真诚、真心、真爱乐当献身渔业科技的热心人。2016年,浙江养殖户方仙钗的儿子发生意外,他必须回去照料,此时正值养殖中途,塘内贝类还没有起塘。徐丽平得知后,立即冒着30多度的高温,驱车100多里路,赶赴塘口一线,连夜雇人到塘口将贝类起捕,并联系客户到塘口收购。又迅速联系人把他承包的150亩池塘转租下来,自己还拿出2000元钱给方仙钗作为回家的路费。对待渔民像自己的亲人一样关怀,对事业象钉钉子一样深入。可她对自己的家人有时愧欠的太多太多,为了工作,她加班加点成家常便饭,由于经常在基层一线奔波,丈夫又是在公安一线工作,家里的事情有时无暇顾及。2014年9月,小孩考上初中,学习压力加大,她仍然无法正常顾及,只好让他寄宿在学校,只有到周末才有时间去看看他,每当看到孩子孤独的神情,徐丽平深深感到对家人有太多的愧疚。一份汗水,一份收获。近几年,徐丽平先后主持和参与全县渔业科技入户、基层服务体系项目、挂县强渔、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产品质量快速检测等工作,顺利通过省、市、县各级考核验收并取得优异成绩。响水县挂县强渔工作连续五年被省级考核为优秀;2017年,响水县科技入户工作被省级考核为优秀;响水县渔业科技基层服务体系连续5年考核位居全省前列;水产品质量快速检测被省级考核为优秀。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考核位居盐城市前列,被省海洋与渔业局评为“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管理先进集体”。 其本人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海洋渔业局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先进个人”, 2016、2017连续两年获“省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先进个人”称号;2015至2017年,连续三年在全县年终考核中被评为“优秀”。
渔业科技,使响水县成千上万的渔民群众靠科技兴渔走上了致富路。徐丽平也用她一颗赤诚之心报答养育她的家乡父老,愿这颗星星之火在家乡土地上激情燃烧,在渔民心中燃烧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