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11-21 17:46: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苏
何为防御性驾驶?对行车安全又有什么用?
防御性驾驶有五大技巧,即:预估风险、放眼远方、顾全大局、留有余地、引人注意。
比如放眼远方,是指驾驶员要时刻扫视“15秒距离”之内的情况。实验表明,正常驾驶中,从获得视觉线索,到判断是否有潜在危险,再到如何处置,这一过程需要6至8秒左右,而从决定到操控车辆,还需要6到8秒。
怎样判断15秒的距离?防御性驾驶也给出了一个乘4法则来计算:比如以每小时100公里的速度行驶,那么至少需要看到400米远的地方。
另外,驾驶员看倒车镜及后视镜的时间间隔,文中也做了理论性的精确计算,一般5—8秒钟用余光看一次就够了。
所谓留有余地,指的是驾驶员要观察前后左右360度全范围。通过观察,并预估他人的行为,驾驶员能判断超车、变道、刹车等带来的影响。
行至路口时最需要提前预判
“防御性驾驶是一套安全驾驶体系,有一定的理论性,但落实到实际行驶中时,其实就是看驾驶员有没有危机意识,是不是能时刻保持警觉的驾驶思维。”
比如行至路口,要减速慢行,要观察其他车道的情况,同时也要注意两侧及后方的路况。
“驾驶员要预判的是,电动车有可能从车子两侧窜出来。另外,即便前方是绿灯,也要注意是否有其他车道上的车子闯红灯,以便做好及时的避让或应对。”这种思维方式就是防御性驾驶中的预估风险。
再比如,临近高速公路出口,可能会遇到前方车辆突然减速或变道,超车时可能会遇到被右侧车辆遮挡住右前方的视线等。
另外,路口转弯等待红绿灯时,要把方向盘打直,而且要拉起手刹。因为万一有车追尾,把你往前推时,如果你的方向盘是打直的,你顶多往前轻碰到前面的车。但如果方向盘是打向左边或右边的,那你就会被推到其他车道,这时再发生碰撞可能就严重了。
虽然驾驶员在开车时不大可能去计算这个时间点,但关键是要有放眼远方的这个意识。看得远一点,跟车别太近,才能观察到更多的潜在危险。
许多行车常识都与预判有关
“很多刮擦或追尾事故的发生,其实都是因为驾驶员没有提前采取防御措施。”驾驶员在路口非但未减速,还加速前行,显然对路口及周边路况未做预判。
在日常驾驶行为中,其实很多驾驶员能用上防御性驾驶思维,只不过每个人运用的程度不同,范围不同而已。比如不与工程车并行;超车时尽量从左边超车;转弯前,提早打好转向灯等,这都是行车中的提前预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