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校园贷”因借贷门槛低、放款速度快而受到部分大学生的喜爱。但如果你有身边的校友以创业、投资、刷业绩等为由请你帮忙到贷款平台借贷,声称借的钱由他还并且还可以给你一些报酬的话,你要坚决说“不”,否则你将深陷其中,甚至跟随他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案件回放
上海市公安局奉贤分局高校派出所日前接到某高校30多名大学生报案,称其受校友郭某蒙骗办理了“校园贷”。郭某承诺贷款和利息由他来偿还,但从今年1月份开始,郭某突然失踪。数十名大学生因欠款遭受催款公司的催债,学习和生活受到极大困扰,征信也受到影响。
据悉,大四学生郭某自去年4月份开始,以创业、投资、炒股、炒邮票、刷业绩等需要用钱为由,游说了一些大学生用个人身份证、学生证等信息在“优分期”、“名校贷”、“分期乐”、“爱又米”等小额贷款平台网站办理了网络贷款业务,并将这些款项通过转账的形式汇入郭某的账户中。
郭某宣称所有借的钱和利息由他来还,如果借款成功的话给予几百元报酬。一开始郭某还能正常还款,借款的同学也就放心让他处理此事。但后来并非正当创业的郭某拿到贷款后开始大肆挥霍,过上了奢靡生活。他每月以贷款冲抵负债,但终因贷款、利息数额越来越大而资金链断裂,郭某便选择失联的方式逃避帮他贷款的大学生。东窗事发后,郭某于3月4日从广东省珠海市被奉贤高校派出所民警押解回沪,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案件分析
这起“校园贷”案件牵扯资金量大,牵涉大学生众多。民警询问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风险意识不强,盲目轻信师哥师弟的游说,对网络贷款平台运转等金融知识也知之甚少,容易被眼前的所谓能赚钱的经济利益所诱惑;更有甚者,有的大学生在被催款逼急后,未前来报案,而是采用郭某的方式去“发展”其他大学生,用他人的贷款来弥补自己的资金缺口。这起案件也反映出一些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十分淡薄。
民警支招
张志荣(上海市公安局奉贤分局高校派出所警长):
提高危机意识,对“熟人”要有防备之心。据本案中涉及的大学生讲,“郭某大学师兄的身份”使他们丧失了警惕性,进而轻信了郭某的远景描绘和还款的承诺,如同木偶一样被控制,心甘情愿地用个人信息及证件去借贷。他们没想到钱全都被郭某挥霍一空,自己也背上了沉重的债务,给个人征信、经济利益、学习生活造成很大麻烦,甚至拖累了父母。
提高辨别能力,对“创业”要有取有舍。当前鼓励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但本案中一些大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创业观,被“暴利”、“轻松”的噱头诱惑,一步踏入“泥潭”不能翻身。犯罪嫌疑人郭某一开始是在校园贷款平台兼职,看着大额款项进进出出便利欲熏心,丧失底线,萌生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和从众消费等错误观念,开始走上了“违法犯罪的创业之路”。
提高学习能力,对“网贷”掌握常识。案件中,一些大学生缺乏甄别不良“校园贷”的能力,对金融行业逾期滞纳金、违约金、单利与复利等基本金融常识不了解。业内人士透露,这里面陷阱很多,等大学生真正签约借钱或产生逾期后,才会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大学生要多学习金融、网络安全知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