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版权所有:响水零距离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江苏云聘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手机扫描直接访问
|
服务热线:152-9539-1111
|

查看: 3693|回复: 0 [周边新闻] 常回家看看,别让家里来人受骗!

[复制链接]

1088

主题

153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260
发表于 2017-10-6 23:4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苏
        近日,对1963人开展的一项网上调查显示,63.4%的受访者家中曾有老人被骗;生活中,74.6%的受访者觉得老年人最常被养生保健类骗局所迷惑。
其他类别依次有:
投资理财(50.6%)
祛病消灾(42.0%)
假钱币(28.0%)
旅游购物(26.4%)
金银首饰(24.5%)
亲友求救(21.4%)
古玩字画(19.9%)
彩票中奖(18.8%)
慈善捐款(14.6%)
高薪工作(5.7%)
和出版发表(4.6%)等···
  骗子的诈骗手法并不高明,很多都是较为常见的手段,但却屡屡让老年人上当受骗。涛哥分析:高发的电信诈骗有十多种形式,其中有5类骗术的诈骗目标主要针对老年人。

1
冒充公检法诈骗
独居老人赵某接到自称“青岛警方”的陌生电话,声称赵某涉嫌一起拐卖儿童案件,并收到一张带有其本人照片的“通缉令”。对方要求赵某将钱款存入“安全账户”配合“调查”,还要求对此事要绝对保密。于是,赵某取出自己所有积蓄,并向邻居借钱凑足40万元准备汇入对方账户,幸好及时被民警拦下,避免了赵某上当受骗。

温馨提醒:警方不会通过电话做笔录,逮捕证由警方在逮捕现场出示,不会通过传真发放,更不会在网上查到,公检法机关从未设立所谓的“安全账户”。


2
免费赠送保健品诈骗
某县城有三个骗子以销售保健药品为幌子,租场地专门针对老年人授课,实施诈骗。他们通过免费赠送鸡蛋、袜子,每天都有五六百名老人被吸引前去听课。当老人们被洗脑后,骗子又欺骗他们去买产品,每隔几天卖一次产品,但隔天都会如数返还,以此一步步引老年人上钩,最后席卷巨款逃跑,老人们血本无归。

温馨提醒:天上不会掉馅饼,这种免费赠送的骗局就是抓住了贪便宜与从众的老年人心理。
3
虚构子女遇险诈骗
我市某区退休干部张某接到一个电话号码,自称其儿子单位的同事,告知其子发生车祸,目前已送到XX医院急救,现在需缴纳手术保证金20000元,要求张某打钱到指定银行账户。受害人张某听到此消息后,立即拨打其儿子手机始终处于关机(事后发现其子电话因不堪骚扰电话而暂时关机),惊慌失措之下将钱转入而被骗。

温馨提醒:碰到紧急突发情况,不要过于着急,必须设法确认是否属实。
4
祛病消灾骗局 误听血光之灾谎言被骗7万
老人李婶外出买菜,遇到诈骗团伙,声称有位神医特别神,然后拉着李婶去找。然后“神医”掐指一算,李婶的儿子三天内将会遇到“血光之灾”,只有将家中全部值钱的物品和现金拿来经“神医”做法才能免祸消灾。李婶慌了神,立刻回家取了7万元现金交给骗子。而骗子则以施法为借口趁机将李婶手中的现金调了包。

温馨提醒:鬼神之说为迷信,拿钱消灾不可信。

5

68岁的何奶奶听朋友介绍一款理财产品,然后与某财富公司签订借款协议书,投资金额共50万元,年利率50%,为期一年。合同签订打款后,突然有一天该财富公司全部失踪,50万元也随即泡汤!


温馨提醒:针对有投资意愿的老人,子女要提醒“投资有风险”“投资要理性”,不要盲目相信高额回报等不实承诺。

怎么不让老人被骗?

    诈骗手段层出不穷,稍不留心就可能遇到陷阱,作为诈骗重灾区的老年人,一旦遇到特殊情况,一定要与子女沟通再做决定,切不可让骗子牵着鼻子走。

  为了避免损失,预防是最重要的“三不一要”,并表示老年人牢记在心,一般骗子的把戏就不会得逞。
1
不透露
  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
2
不轻信
  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管不法分子使用什么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要及时挂掉电话,不回复手机短信。
3
不转账
  学习了解银行卡常识,保证自己银行卡内资金安全,绝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
4
要及时报案
  万一上当受骗或听到亲戚朋友被骗,请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供骗子的账号和联系电话等详细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免费联系电话

152-9539-1111

服务时间:周一到周日8:00-23:30

关注我们
  • 关注官方微信

  • 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