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日上午,家住盐都区大冈镇岐山村的史先生,收到一份巨额中奖单,对方要求汇去公证费,他到辖区邮政储蓄银行欲汇款,银行人员觉得有问题后报了警,警方与银行极力联手阻止,才使史先生避免了经济损失。
当日上午,史先生收到一封陌生的挂号信,里面有一张庆祝某某电子(企业)进驻中国市场19周年的宣传信函。在这张宣传信函上,除了印有名牌小轿车、高档液晶电视、精美笔记本等高档物品图片外,还附刮奖区。他便刮开了“中奖区”,显示中了二等奖,奖品是价值39.8万元的奥迪A6轿车一辆。对此,他信以为真,便拨打了中奖单上的联系号码。打通电话,对方要求史先生预交4800元公证费,声称为他保全奖品,并向他提供了汇款账户。
在诱惑面前,今年50岁的史先生深信不疑,便到当地邮政储蓄银行,准备汇款。银行工作人员发现柜台前的史先生神色异常,便问其汇款理由,但他不予回答。见此情形,银行工作人员怀疑其有可能被骗,拒绝为其汇款,然而执意要汇款的史先生与银行工作人员发生了激烈的口角。随后,银行工作人员报警。
民警赶到银行后,当即判断这是一起电信诈骗案件,通过循循诱导的办法,揭露了骗子的“鬼把戏”,最终使史先生认清了骗子的真面目,取消了继续汇款的念头,从而及时避免了他的经济损失。
5月20日下午,采访了盐都警方多年宣传防范诈骗的宋孝林警官。他说,当前,通过路上丢中奖卡片、邮寄中奖信件、群发中奖短信、网弹中奖话框等手段实施诈骗的案件时有发生。这类中奖信息,其最真实的目的就是以高额奖品(金)诱使你通过电话、QQ号与其取得联系,从而导致你上当受骗。
他介绍,常见的“套钱”方法有两种情形:一种是要求当事人先交纳个人所得税、公证费、邮寄费等费用,诱使受害人将资金汇到骗子指定的账户上;另一种情形是以受害人接受奖品(金)为由,让受害人持银行卡到ATM机上根据他们的提示进行操作,导致受害人账户上的资金悄无声息地转到骗子的账户上。有时候骗子还会通过核查领奖人身份为由,骗取当事人的居民身份证号码等信息,直接给当事人资金安全带来隐患。
宋警官特别提醒,对冒充《爸爸去哪儿》、《我要上春晚》、《非常6+1》、《非诚勿扰》、《星光大道》、《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出彩中国人》等热门剧目组群发的短信,以及“商家”以感恩回馈方式发送的中奖短信,要做到不轻信、不汇款、不转账(不操作),你的钱就不会出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