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版权所有:响水零距离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江苏云聘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手机扫描直接访问
|
服务热线:152-9539-1111
|

查看: 11511|回复: 0 [周边新闻] 盐城老板给残疾鞋匠送饭 一家三代爱心接力40年

[复制链接]

1742

主题

936

回帖

3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88223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荣誉管理

QQ
发表于 2015-1-14 10:2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苏

                                                                1113956596_14210255293531n.jpg
      “只有感谢,没别的办法……”寒冬,街头,盐城阜宁县合利社区的鞋匠刘于由,放下手里的活计,转身看着现代快报记者,把刚要说出口的话,又咽了回去。他知道,邻居蔡必沛一家把自己当亲人照顾40年,再提“报恩”两字,就见外了。
临近中午,蔡必沛的女婿高超端着饭菜,来到刘于由的修鞋摊前,“大爷,吃饭啦”。两人没有任何客套的寒暄,像孩子在伺候父亲。街坊们说,照顾残疾人刘于由在蔡家是个“传统”,到高超这儿,已是第三代。

    一顿午饭,饭店老板一送11年

     1月7日中午,合利社区新街上的福满楼饭店里,店员们忙碌着。老板高超端起还有些烫手的饭菜,走到了离店五六百米远的一处修鞋摊前。他把菜、饭和汤摆好,就嘱咐摊主刘于由赶紧趁热吃。有旁边商店的店主凑过来,问老刘今天吃的啥?刘于由乐呵呵地端着碗,不说话。

     街坊们说,只要刘于由出摊,几乎每天中午,他的摊前都会有人来送饭。端饭过来的,有时是高超,有时是高超的母亲,有时是高超店里的服务员。
     因身体残疾,60岁的刘于由身高还不足一米,坐在修鞋机后,显得特别矮小。对每天上午8点出摊,下午四五点收摊的五保户刘于由来说,能吃上口热饭,已是幸福。而高超让这种幸福,延续了11年。
高超回忆,2000年,自己和老婆还在谈恋爱。一到吃午饭时,她的父母就会给一个修鞋的残疾人去送饭。“当时非常好奇那鞋匠是谁。后来才知道,那只是蔡家的一个困难邻居,无亲无故,没人给他做午饭。那时,我岳父岳母就已给刘大爷送了十多年的饭了。”
     2004年,高超的饭店福满楼开业。也就是那一年,岳父蔡必沛为照顾孙辈,和老伴一起移居上海。高超记得,岳父离开阜宁前,曾下“命令”给他,说刘大爷是自己的兄弟,只要饭店开一天门,就得给刘大爷送一天饭。“就这么一直送下来了。”高超说。
     “高老板是个好人。”除了这句话,刘于由再也找不到别的什么词语,来感谢高超的帮助。他说,高超的父母年纪也不小了,但由于忙生意,高超顾不上两位老人。每每想到这里,刘于由总有些过意不去。而38岁的高超对刘于由的照料,也早已不再局限于一顿简单的午餐。
     在与刘于由的交谈中,现代快报记者得知,他10岁时丧父,20多岁时丧母;体弱多病;至今孤身一人,无儿无女……命运似乎在捉弄这个孱弱的生命,把所有不幸都堆在了他的身上。
但刘于由的日子又是有盼头的。他盼着天快快暖和起来,到了8月,就可以过六十大寿了。并且他不用担心大寿那天,家里冷冷清清。因为早在去年8月过生日时,高超就曾许诺,大寿那天,要让刘大爷高兴高兴。这对于孤身一人的刘于由来说,无疑是个莫大的精神抚慰。
     其实,在母亲离世后的40年间,刘于由从未遭生活抛弃。邻居蔡必沛一家的出手相助,让他感受到了一种被关心的温暖。蔡必沛一家三代,用最朴实的感情,坚持照顾着这个“外姓亲人”。
     这份关照,一家三代已延续40年
     面对小自己22岁的饭店老板,刘于由喜欢以高老板称呼他。不过,在高超的心里,始终记着岳父蔡必沛的一句话,“他是我的兄弟。”高超也一直认为,自己就是刘于由的侄儿,照顾他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高超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照顾下肢残疾的刘大爷,已有11年时间了。如果再往前算,那大概是40年前的事情了,得从岳父蔡必沛的父亲蔡士民那一代说起。
     高超说,起初,自己对岳父蔡必沛的坚持和善行,满是佩服。之后,他慢慢了解到,这份坚持源于祖辈的一个诺言。“刘大爷身体残疾,他的母亲临终前,找到我岳父的父亲蔡士民,希望能把儿子托付给他。老人家当时承诺会一直照顾他。”
就这样,照顾刘于由的担子,从蔡士民传到蔡必沛,再从蔡必沛传到高超。“刘大爷高血压,心脏也不大好,喜欢吃鱼,不能吃太荤。”如今,高超的这份坚持和细心,同样获得了街坊们的佩服。
     刘于由曾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告诉高超,“等你孩子长大了,要离开合利,离开阜宁,你要跟着走就走吧。”高超说,他听出刘大爷的不安,便给老人吃下定心丸,“你放心吧,我饭店还要开些年头呢。就是离开这里,也会带上你。”
     如此坚持,只为40年前一句承诺
     “我讲话,女婿还是听的。”说这句话时,蔡必沛语气里满是高兴和自豪。当然,蔡必沛也知道,善良厚道的女婿高超,绝不是仅仅因为他的一句交代,才坚持11年照顾刘于由。“我们都是为了做件好事,没考虑别的。”

     尽管已移居上海多年,但蔡必沛一直挂念着兄弟刘于由。电话里,他告诉记者,自己长刘于由8岁,是大哥。而照顾刘于由除了是为完成父亲蔡士民的承诺,更是出于一份同情心。

     蔡必沛说,困难时期,刘于由的父母逃难来到合利社区。蔡家和刘家自此成了邻居。后来,刘于由的父母相继离世。刘母弥留之际,曾向父亲蔡士民求助,希望他能帮帮自己那因残疾无法完全自理的儿子。蔡士民满口答应,“我有一碗饭,他就有半碗吃。”
     之后的日子里,蔡士民践行着自己的诺言。为让刘于由学点手艺养活自己,蔡士民向村里的鞋匠求情,请他收刘于由为徒。有一次在去照顾刘于由的路上,蔡士民不小心摔倒在雨里,受伤卧床。这些过往,蔡必沛看在眼里,也记在心上。
父亲年老后,蔡必沛接过照顾刘于由的担子。因为刘于由要出摊做生意,中午家里没人给他做饭。从1983年开始,蔡必沛坚持给他送午饭,这一送就是20年。“给他送饭,已经是我们家的习惯。他也把我们当亲人看,只吃我们家的饭。”
40年点点滴滴
汇成老人温暖记忆
     在刘于由的修鞋摊上,有一个蔡士民送给他的工具箱。刘于由说,这箱子有30多年了,一直留在他的身边。他曾说,这是蔡大爷留给自己的念想,每次一看到它,就像是看到了恩人。他也希望,带着这个箱子凭手艺养活自己。
刘于由曾不止一次向外人说到,没有蔡必沛一家的帮助,他的生活将更为艰难,甚至难以维持。在向现代快报记者回忆往事时,他一遍遍说起自己生病时的无助,和对蔡家人及时相助的感激。
     “有一次我病倒睡在家里,蔡家人烧了鱼汤,端到我家里。有一次蔡大哥从上海回家,我正好生病没出摊,他把饭送我面前,还责备我没告诉他。还有一次我去县城看病,高超背着我上上下下……”平凡的琐事,构成了刘于由一个个温暖的记忆。而这些,也是蔡家人坚持行善40年的最真实记录。
40年只是过去
这份感动还在继续
     当然,在蔡家人看来,刘于由绝非一个拿着自己不幸来获取别人同情的残疾人。“刘大爷是个很要强的人,他非常自立。”高超说,这么多年来,刘于由从没主动要求他做过什么。
移居上海后,每隔一段时间,蔡必沛都会与刘于由通电话。刘于由说,蔡大哥会问他过得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困难。“我从不说自己有困难。人家已帮你这么多,怎么能再给他们添麻烦。”
     在街坊们眼里,刘于由和蔡家已成了一家人。每年过春节,蔡家的孩子们都会来到刘于由家,向他送上新年的祝福。没有儿女的刘于由,也总会从自己微薄的收入中,拿出一些钱来给孩子们做压岁钱。
     有时候,刘于由也担心,自己年龄大了,身体不好,会拖累蔡家人。但高超从不这样认为,他说,自己早把刘大爷当成家里的长辈来看,“我再忙,也会把他的饭送下去。”
     40年风雨无阻,高超和家人们用行动诠释着善良、无私。40年只是过去,这份感动,也将继续在这个苏北县城延续……
响水零距离,有你更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免费联系电话

152-9539-1111

服务时间:周一到周日8:00-23:30

关注我们
  • 关注官方微信

  • 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