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后农民王华亮是盐城市响水县南河镇人,他外出打过工,经过商,东奔西走,一直在为挣钱养家奔波。5 年前,他回到家乡,承包了 200 多亩土地种西瓜、西兰花,全家年收入达百万,走上了致富路。" 这两年在镇上买了房,打算下半年到县里再买一套。" 王华亮开心地说。
希望 在外打工 14 年决定回乡发展 在响水县南河镇上王村 6 组的西瓜大棚田头,虽然外面的气温比较高,但村民们总能看到王华亮忙碌的身影。" 最近准备将西瓜田里的最后一批西瓜卖出去,今年受雨水和疫情的影响,西瓜的价格不高,但产量还可以。" 说着,汗珠从他黝黑的脸颊往下滑。
△王华亮回乡包地种瓜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今年 37 岁的王华亮是南河镇薛荡村人,2000 年,他跟着同乡一起去苏州打工。" 我在工厂里做过铝合金门窗,干过景观亮化。" 因为在老家没有合适的工作,王华亮在苏州一干就是 14 年。 " 结婚生子后,我妈妈从老家来苏州帮我带孩子,我和老婆继续在工厂打工。" 王华亮回忆,那时候租了两室一厅的房子,光房租就用掉了工资的三分之一,开销特别大,1 年下来,余不下几个钱。 很快,儿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因为买不起房,王华亮的母亲只能把孙子带回响水老家上学,他们夫妻俩则继续留在苏州。" 挣不到钱不好意思回家,怕被人笑话。" 到了 2014 年底,王华亮听父亲说,老家南河镇正在建设响水县高效农业示范园南河核心区,省里的扶贫资金建设了很多设施大棚,鼓励村民承包," 父亲租了 10 多亩,让我回去帮他一起种西瓜。"
" 大棚不用我们投资,只要付土地租金,种西瓜是盐城的特色,不愁卖,比较有前途,而且回老家还能照顾老人和小孩,机会来了!" 在父亲的劝说下,王华亮跟妻子仔细商议,2015 年初,他们决定抹开面子回老家。
△王华亮还带动了附近村民就业 幸福 如今富了 " 口袋 " 搬了新家 种瓜说起来简单,但刚开始做起来很难。" 我以前是在工厂打工的,对西瓜一知半解,西瓜的品种很多,我根本分不清,如何种植更是一无所知。" 通过向父亲和有经验的村民请教,再到外地学习听课,勤奋的王华亮很快从门外汉成了行家里手。 经过 5 年的努力,王华亮除了在本村承包了 90 亩外,还在上王村承包了 86 亩,七套社区 100 亩,共 276 亩地。随着规模越来越大,王华亮吸引了本村和外村 40 多名村民就业。" 现在在家门口就业,很方便,工资日结,每天有八九十元收入。" 南河镇合兴村村民王士菊正在王华亮承包的西瓜地里忙着除草。
" 现在有三块地,上半年种西瓜,下半年再种植西兰花、毛豆、辣椒等农作物,两不误。" 通过向专家取经学习,王华亮通过不同的农作物进行换茬种植,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如今,他家的 " 全美 4K""8424" 西瓜和农作物销往无锡、浙江、上海、广州、福建等地。 家里除了一辆私家车外,为了便于送货,王华亮还购置了一台 8 吨的货车。" 我感觉做农业挺有发展前途的,收成好的话,每年收入 100 多万不成问题,比在外面务工要好很多,下半年还想再扩建 80 亩。" 王华亮说,前两年也挣了钱,在镇上买了新房," 打算下半年到县里面再买套房子,来改善一下生活。" " 在响水县南河镇,像王华亮这样搞西瓜、西兰花等特色产业的种植大户有近 500 户,特色产业种植面积约 5 万亩,带动当地近万农民和脱贫户实现了增收致富。" 盐城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今年以来,盐城全市上下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增添小康成色,巩固脱贫成果的措施越来越实,全面小康的成色更足更亮。来源: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 |